「波蘭旅遊」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維利奇卡鹽礦 Wieliczka Salt Mine」的地下城市 / 彭孟嫻 Jessica Peng
自古“鹽”是人類生活不可缺的物品,鹽是身體所需的元素,但是“鹽”在歷史的長河中,是財富的象徵。對於古代的東歐國家來說,「岩鹽」不只是就的資源,更是鹽礦工人賴以為生的生計,也是當時國家財富累積的來源。當時鹽提取的收入佔皇家國庫收入的 1/3,波蘭也因為鹽岩的重要,在1368 年頒布了《鹽場法規》。
對於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我來說,我對於鹽的印象,完全是來自於海鹽,對於岩鹽真的是很陌生。岩鹽在我來到波蘭之前,只是餐桌上的調味品,但是,當我來到位於波蘭克拉科夫近郊的「「維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之後,完全顛覆我對於岩鹽之前的了解。參觀波蘭「維利奇卡鹽礦」,讓我了解到鹽不只是烹調食品,鹽其實更是藝術。
這次到維利奇卡鹽礦,與其說是“參觀”,更合切的說法應該是“探索”,因為雄偉的維利奇卡鹽礦的“地下城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地下鹽岩礦場有著如迷宮般的通道,隧道兩側都是令人驚嘆的鹽雕。「維利奇卡鹽礦」的地下城市壯觀,有房間、食堂、教堂、水療室、音樂聽、鹽雕,這座地下城市簡直就是藝術的化身。
圖:維利奇卡鹽礦礦(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造訪「維利奇卡鹽礦」(Wieliczka Salt Mine)的地下城市有兩條路徑,根據維利奇卡鹽礦官方旅遊網站,遊客可以選擇礦工路線”,它需要礦工服裝,提供類似礦工的獨特採礦體驗。或是遊客可以選擇不需要換礦工服的純粹造訪。我與我的女兒是選擇第一個路徑選擇,也就是不需要換裝礦工服。
維利奇卡鹽礦參觀不可以攜帶大件行李,可以寄放在自動行李櫃。鹽礦參觀只允許攜帶小型的提袋。在此鹽礦參觀,是允許拍造與攝影。除佌之外,維利奇卡鹽礦是嚴格禁止抽煙,也不可以攜帶電火炬,寵物也是不可以進入,鹽礦寄放區也不提供寵物寄放設施。在維利奇卡鹽礦值得一提的是,鹽礦參觀,有提供特別的路徑給殘疾訪客,這讓人感覺到鹽礦對於殘疾人士的細心照顧,這也讓殘疾人士可以享有旅行的探索。
維利奇卡鹽礦礦 的鹽工貢獻,在波蘭歷史中相當重要:
我與我的大女兒從維利奇卡鹽礦礦入口進入。因為維利奇卡鹽礦不能夠自行參觀,要等待維利奇卡鹽礦 “官方導遊”帶隊。每一個官方導遊帶領一組人,官方導遊之間有聯繫控制,以確保人數以及地底氧氣流通。從維利奇卡鹽礦進入,每個人按造順序經由狹小的木製樓梯往下走。“真不知道走了多少階梯(根據官方導遊說大約400多個階梯),終於到了其中一層如同採礦的隧道,眼簾看到的就是走到隧道兩側與頭頂上的岩石都佈滿了鹽礦。(下圖)女導遊說可以拿一點點嚐看看,我些微的撥了幾個顆粒,嚐了一下,真的是具有鹽味的岩鹽。
維利奇卡鹽礦礦已有 700 多年的歷史,礦井比艾菲爾鐵塔的高度還要深。我專心行走,聆聽著官方導遊的指令,官方導遊忽然停下,讓我們看看所在的位置的左右側都有鹽岩的雕刻作品,這些都是當時的鹽礦工人在工作之餘所創作。再繼續往前走,我看到鹽場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工具和機械,這些遠古器械讓我們可以一窺13世紀之後的個階段鹽礦開採技術的演進。
維利奇卡鹽礦地下隧道上方的鹽礦(左圖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兩側的鹽雕場景 (彭孟嫻 Jessica Peng 的大女兒拍攝)
在充滿藝術氣氛的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城,由灰暗燈光的襯托,鹽場隧道兩旁的藝術品,彷彿以無聲的話語傳訴著歷史。鹽場中的雕刻作品,多數是以「鹽」為主的材料,只有少部分是以木製元素的雕刻,在維利奇卡鹽礦場當中,木製材料多數用在樓梯以及部分軌道。維利奇卡鹽礦場的每個角落和縫隙,都講述著特有的故事。從這些鹽岩創作,可以看到當時鹽礦工人的生活型態,也可以看到馬車拖運鹽岩,還可以看到當時物資運送。
當我看到鹽礦場的鹽工生活,我發現維利奇卡鹽礦場並不是只有男工,其實也有女工在鹽礦場作輔助的工作,從下圖的鹽工圖像,可以看到女工辛勤地拉著木桶在鹽礦隧道行走。可想而知,當時眾多的鹽礦工人需要吃喝,這些都是需要有女工的協助。畢竟開採鹽岩是需要大量的體力活。採礦生活的艱辛,從這裡可以看出部分端倪。
維利奇卡鹽礦的馬車運送藝術模擬場景 (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的女工拉運木桶 (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礦的綠色小湖&棧道:
在地下工作與生活,對於當時的岩鹽工人來說,難免會有呼吸系統疾病。除此之外,強度大的鹽岩開採,更是會讓鹽工肌肉痠痛。因此,維利奇卡鹽礦當時就已經在地下城市設立一個水療中心。這些設施,讓人可以感覺到鹽工艱苦的工作當中,仍然有得到一些身體的照料。
這次在維利奇卡鹽礦的參觀過程,有一個很特別的音樂環節,也就是波蘭官方導遊讓我們站在地下岩洞的小湖旁,要我們待會注意鹽場的音樂“回音”。首先,藍色水面上方的燈光忽然熄燈,光線從微弱黃燈的照射頓時轉完完全黑暗。緊接著,我們聽到鹽場開始播放交響曲。鹽場官方導遊要我們聆聽交響樂曲在岩洞中的“回音”。當時我們每一個人都專注的把個人耳朵的最大功能開啟。我在黑暗中刻意張開雙眼,試圖想要看到回音的當下是否有任何動靜,我在黑暗當中,看到湖面出現些微的波動,但是因為處於全黑的空間,剛剛的綠色湖面,就完全看不到,必須根據呼面上些微的波動,才能辨識那是剛剛的綠色小湖(下圖)。
這樣的過程,對我來說,不僅是在聽覺享受到交響樂,以及猶如特效般的悅耳回音。更特別的是,我處在全黑的環境中,可以揣摩當時鹽礦工人在開採鹽礦的黑暗環境。
音樂結束後,燈光開啟,我抬頭看看岩洞內小湖的上方,我看到木製棧道環繞,壯觀木製棧道迴繞在我站的位置的上方。當我站在原地360的轉個小圈,我以不同的角度往上方拍照(下圖)。我不經要說,維利奇卡鹽礦不只有著岩鹽雕刻所呈現的「白色光芒」,更有維利奇卡鹽礦綠色小湖水面的「綠色光影」。也有維利奇卡鹽礦「黑暗波影」,更有木製站到的「褐色動向」,這讓我不禁對大自然的資源產生感激,也讓我對波蘭鹽工的藝術工藝感到深深的敬佩。
波蘭官方導遊讓我們站在維利奇卡鹽礦聆聽交響樂的地點(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綠色小湖上方的棧道(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波蘭1368 年頒布了《鹽場法規》,岩鹽造就當時波蘭經濟收益:
在波蘭「維利奇卡鹽礦」可以看到鹽礦商賈對於鹽岩生意的洽談的藝術場景。由於岩鹽在13世紀發現之後的採礦,到了14世紀到15世紀,鹽礦的收入讓波蘭當時的國王能夠有穩固的政局。從14-15世紀中世紀末期,維利奇卡鹽礦大約有 300 至 350 人工作,鹽年產量達 7 000 至 8 000 噸。這不僅是提供波蘭經濟貢獻,
根據History of the mind 的記載:卡西米爾三世(Casimir III)是唯一被後裔授予“偉大”稱號的波蘭國王,如果沒有提取鹽的收入,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當時鹽提取的收入佔皇家國庫收入的 1/3。鹽礦開採的高額利潤使他能夠創辦克拉科夫學院波蘭的第一所大學。同一位統治者於 1368 年頒布了《鹽場法規》,規定了舊的採礦法和傳統,保證了鹽礦在未來幾十年的穩定發展。
維利奇卡鹽礦商人洽談(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宗教信仰是鹽岩工人的精神寄託:
維利奇卡鹽礦的地下城市有四座教堂。可想而知,當時岩鹽工匠的生活很艱苦,再加上鹽礦工人離開家人,因此宗教信仰是鹽工精神的寄託。尤其,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古城市「克拉科夫」近郊,鹽工似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再加上開採岩鹽有落石落下的危險,以及開採造成岩石坍落的風險,這些都需要鹽礦工匠有很強的意志力與忍耐力,才能夠熬得過,所以宗教寄託就成為鹽礦工匠的日常。
維利奇卡鹽礦當中著名的 St. Kinga’s Chapel (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在維利奇卡鹽礦的地下城市參觀的不同樓層,宗教圖像佔了很大的比例。目前維利奇卡鹽礦只有開放部分樓層給觀光客參觀。波蘭導遊說,當日參觀的部分只有維利奇卡鹽礦的百分之一。跟隨著導遊大約兩個小時的時間,過程中有多次乘坐電梯。換言之,從維利奇卡鹽礦入口,步行往狹小的木製階梯往下層走,參觀幾層之後,就以電梯往更底下的樓層參觀(下圖),這過程的路線,我們身為觀光客並無法完全了解。尤其波蘭維利奇卡鹽礦只開放一小部分給遊客參觀。但是,這鹽礦的一小部分,對於身為造訪者的我來說,已經是可以用「歎為觀止」來形容這鹽場的「巧奪天工」。
「維利奇卡鹽礦」走了階梯站到,再乘坐電梯往的過程。
此照片「維利奇卡鹽礦 St. Kinga’s Chapel 聖金嘉禮拜堂」內部的浮雕,莊嚴而神聖(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此照片後方「維利奇卡鹽礦」大廳岩壁刻畫的工匠圖,此圖特別觸目心驚,有點可怕。 (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St. Kinga’s Chapel 聖金嘉禮拜堂」內部的浮雕(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維利奇卡鹽礦的光觀事業:
維利奇卡鹽礦的鹽匠不單是成為製鹽功臣,更是成為波蘭光觀事業的先祖。這座地下城市在當時已經成為東歐聞名的觀光景點。我們知道的第一位遊客是尼古拉斯·哥白尼(Mikołaj Koperni)。他是德國裔波蘭人,是一名律師,也是一名醫師,也被稱為物理學家與哲學家,據記載他在 1493 年訪問過該礦,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在以他命名的房間中豎立了這位傑出天文學家的紀念性鹽像。沿著旅遊路線行走時可以欣賞到它。(下圖)
維利奇卡鹽礦哥白尼 (Mikołaj Koperni) 雕像(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1774 年,賓客留言簿被引入,供訪客簽署。它們一直保存至今,是寶貴的歷史資源——有了它們,我們可以了解古代的旅遊交通並追蹤其在未來幾十年的增長。 18世紀末,每個月的客人數量達到數十人,20世紀初,每週的客人數量高達上百人。當時的參觀者都是市民——富商和高級官員、世俗和教士權貴、貴族和王室成員。
維利奇卡鹽礦的巨大地下城市是許許多多的鹽場工匠貢獻個人的最大力量,在黑暗的鹽礦場中辛勤的努力。就像下圖的岩壁雕塑,那位趴在地上,手舉火炬的鹽場工匠,艱難地在黑暗中堅持工作。我專注著看著手舉火炬的鹽場貢獻者,讓我感覺這個世界的各行各業都有這些默默付出讓社會進步的功臣。在維利奇卡鹽礦的巨大「地下城市」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每個鹽工的力量所聚,這種凝聚的精神,在我的心中永存。
維利奇卡鹽礦隧道旁的上方岩壁(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目前維利奇卡鹽礦的觀光產業,更是達到登峰造極,除了此文之前介紹的內部兩條路線參觀鹽礦地下城市,鹽礦也加上電梯,讓遊客可以參訪地下有開放的樓層,這樣可以大大的增加在鹽礦地下城市參觀的效率,更可以減少在狹小階梯走道行走的危險。尤其對於行動不便的人,或者乘坐輪椅者,都可以有機會參觀維利奇卡鹽礦。
除此之外,維利奇卡鹽礦也在鹽礦內部開設餐廳(下圖),這樣可以增加維利奇卡鹽礦的營收,也讓人可以有機會體驗在鹽礦內部用餐的感受。那天我與我的大女兒在維利奇卡鹽礦參觀,看到鹽礦地下城的餐廳工作人員忙碌的擺放果汁,以及佈置場地。我詢問了餐廳工作人員,得知當天有人訂了此餐廳用餐。
維利奇卡鹽礦的地下餐廳特別的地方在於餐廳的天花板,因為那是天然的鹽岩,當中都還能看到鹽粒。我是路過的遊客,看到這特別的餐廳,也就忍不住照了一張相片,我並沒有機會在那裡用餐。但是,要離開維利奇卡鹽礦地下城之前,內部有設置外賣餐飲部,遊客可以購買餐點,然後自行找座位。但是,當下排隊的遊客很多,餐飲也不是我喜愛的選項,所以我就沒有在該外賣部用餐。
在維利奇卡鹽礦的餐飲外賣部旁邊,有紀念品販賣部,當中真的有很多特別的紀念品,我自己就買了“銀製品的馬車拉鹽礦”擺飾品,以及維利奇卡鹽礦的食用岩鹽,還有鹽香皂以及鹽沐浴,都是出自維利奇卡鹽礦。維利奇卡鹽礦紀念品區我沒有拍照,因為有很多遊客排隊付費,為了避免沒有必要的麻煩,所以我就沒有拍照。
「維利奇卡鹽礦」內部的餐廳,有人在當天在該處舉行餐宴。我只是路過的遊客,在鹽礦地下餐廳門口照相留念。
維利奇卡鹽礦旁的公園當中的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標示,我在造訪維利奇卡鹽礦之後,到旁邊的公園休散步一下(彭孟嫻 Jessica Peng 拍攝)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to 彭孟嫻 Jessica Peng
彭孟嫻 Jessica Peng 版權所有
彭孟嫻 Jessica Peng官方網站 : www.jessicapeng.org
書籍著有《克服倦怠》、《職場霸凌》、《戀愛脫單魅力學》、《不怕離婚,再說 I Do!》
天下雜誌『換日線』彭孟嫻 Jessica Peng 專欄列表
YouTube :彭孟嫻 Jessica Peng / @jessicapeng888
彭孟嫻作家生活 Instagram:@jessicapeng888